來源:眼界
《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IF=16.292)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周脈耕研究員團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團隊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團隊關于1990年-2019年中國視覺損傷的患病率變化趨勢和病因分析研究。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的徐婷玲以及來自北京同仁醫院的王冰松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本研究結果提示,中國與眼健康相關的公共衛生政策應當更加注重公眾的整體視覺健康,提高人群的眼保健意識。不同省份視覺損傷的患病率和具體病因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采取針對性措施。此外,尤其需要重視老年人的白內障,青少年和兒童的屈光不正,以及越來越多的具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病風險的患者。
通訊作者介紹
周脈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慢病防治與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研究領域包括慢性病防控,人群健康測量與評價,環境與健康等方面。
王寧利
教授、主任醫師,國家眼科診斷與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眼科學院院長、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青少年眼健康及近視眼防控、青光眼發病機制與臨床診治研究。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國際眼科學院院士,亞太眼科學會主席,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會長。
2020年12月,《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發表了一項由中國學者主導的視覺損傷患病率和病因的研究。研究使用了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的數據,深入分析了中國1990-2019年中、重度視覺障礙和失明的患病率、病因和地區分布情況,以便為制定衛生政策提供依據。
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有4592萬人患有中度視覺障礙,年齡標化患病率為2.57%(不確定區間[UI] 2.28-2.86),467萬人患有重度視覺障礙,年齡標化患病率為0.25%(0.22-0.29),869萬人失明,年齡標化患病率為0.48%(0.43-0.54),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從1990年到2019年,中國中、重度視覺障礙患病率的上升速度比其他G20國家快。
表1:1990年和2019年中國各種病因所致視覺損傷的患病人數變化的歸因分析
各種疾病所致視覺損傷的患病人數變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年齡別患病率變化的影響。從1990年到2019年,中度視覺障礙人數增加了133.67%(從1965萬人增加到4592萬人),重度視覺障礙人數增加了147.14%(從189萬人增加到467萬人),失明人數增加了64.35%(從529萬人增加到869萬人);其中,在每種情況下,20.16%的人數增加都可以用人口增長來解釋。人口老齡化對中度視覺障礙人數增加的貢獻為87.22%、對重度視覺障礙人數增加的貢獻為116.06%、對失明人數增加的貢獻為99.22%;而年齡別患病率對中度視覺障礙人數增加的貢獻為26.29%、對重度視覺障礙人數增加的貢獻為10.91%、對失明人數增加的貢獻為-55.04%。(表1)
1990年和2019年,中國人群中、重度視覺障礙的主要病因是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白內障和黃斑變性;失明的主要病因是白內障、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和青光眼。
圖1:1990年和2019年中國中度視覺障礙、重度視覺障礙和失明的年齡標化患病率(A)1990年中度視覺障礙;(B)2019年中度視覺障礙;(C)1990年重度視覺障礙;(D) 2019年重度視覺障礙;(E)1990年失明;(F)2019年失明。
大多數省份視覺損傷的患病趨勢與中國過去29年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但各省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1990年至2019年間,中國各省中度視覺障礙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2019年,甘肅、香港、湖北中度視覺障礙的年齡標化患病率較高;其次是廣東、河南、西藏和江西;上海、山西、天津、寧夏和青海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相對較低。大多數省份重度視力障礙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也有所上升,西南地區(西藏、重慶、廣西)和黑龍江的患病率最高,上海最低;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低于其他地區。與中度視力障礙相反,從1990年到2019年,所有省份失明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都有所下降,香港、山西和澳門的患病率大幅下降,且為全國最低水平;西藏和云南失明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仍然很高。(圖1)
通過對各省份視覺損傷病因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眼病的高發地區。2019年,除四川省外,其他省份75%以上的中度視覺障礙是由白內障和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的各種病因所致中、重度視覺障礙的患病率都是最高的。除了四川、海南、內蒙古和云南,白內障和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占大多數省份重度視覺障礙的75%以上。江蘇和黑龍江因白內障導致重度視覺障礙患病率最高,而重慶、江蘇和香港因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導致重度視覺障礙患病率最高。湖北、黑龍江和湖南白內障失明率最高,而內蒙古、重慶和西藏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的失明率最高。總體而言,中國防盲治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情況良好,但仍有一些地區特定病因的失明患病率較高,如重慶、內蒙古和西藏的未矯正的屈光不正,江蘇和云南的黃斑變性,內蒙古的青光眼和吉林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
結 論
視覺損傷是中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中國在降低失明的年齡別患病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中、重度視覺障礙的形勢依然嚴峻。本研究結果提示,中國與眼健康相關的公共衛生政策應當更加注重公眾的整體視覺健康,提高人群的眼保健意識。不同省份視覺損傷的患病率和具體病因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采取針對性措施。此外,尤其需要重視老年人的白內障,青少年和兒童的屈光不正,以及越來越多的具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病風險的患者。